当前位置: 首页 >> 手电
5年减免超6000亿元 新能源车购置税新政超预期 环球观察
来源:证券时报     时间:2023-06-22 05:04:20

证券时报记者 秦燕玲

6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欧鸿、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和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外,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显示,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7年底,减免力度分年度逐步退坡——前两年继续免征,后两年减半征收。

许宏才预计,2023年免税额将超过1150亿元,同时,初步估算,实行延长政策,2024~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5200亿元。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近期,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加快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政策密集落地,将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新政设定减免限额

“有预期,但没想到能延期到2027年。”一位汽车行业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此前业内预计购置税减免政策将延续至2025年,优化政策落地后对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无疑是一大利好。记者了解到,目前汽车界人士普遍认为,未来4年,政策层面保持稳定将有利于车企发展。

许宏才在吹风会上表示,此次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了4年。具体来看,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相较此前的新能源车购置税优惠政策,此次政策的一大变化在于设定了减免限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我国车辆购置税的税率为10%,计算公式为:减免金额=10%×[发票价/(1+增值税率13%)]。以此计算,2024年和2025年可享受免征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发票限价为33.9万元,售价高于这一价格的车辆,则对超过部分按规定税率缴纳车辆购置税。

“重点支持和鼓励大众消费,通过设置减免税额度政策,避免一些高档豪华车占用过多税收优惠资源。”许宏才介绍,财政部根据2022年数据测算,30万元及以下的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大概占87%,因此,设定减免限额对于购置新能源乘用车的广大消费者总体影响不大,但在结构上作了更精准的安排。

疏通充电基建堵点

“对于很多新能源汽车的车主来说,还是会有里程焦虑问题,或多或少会遇到充电桩进小区较难、高速公路上充电较难、找充电桩较难等一系列问题。”欧鸿说。

中国充电联盟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14.7万台,超过2021年全年增量,与新能源汽车的桩车增量比为1:2.6,即每2.6台新出售的新能源汽车共用1个充电桩,相较2022年底的数据(1:2.7)有所改善。

“居民区是充换电基础设施需要解决的重点场景之一,居民区充电可解决60%私家车主的补电需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充电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对记者表示。

不过,目前老旧小区和新建小区在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难题。

对新建小区而言,仝宗旗指出,此前住建部相关文件已提出要“确保固定车位按规定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但由于这并非强制性政策,加上各地住建部门在实际新房验收时尺度不同,导致目前新建小区的充电基础设施安装率参差不齐。

老旧小区最主要的问题则在于过去修建时电容电量不足,因此,即便是在有固定停车位的小区,可能也会遇上“前10个车主能把充电桩安装成功,但第11个安装不了的情况”。同时,增容费用承担问题也是当前制约老旧小区充电基础设施推广的一大因素。

欧鸿表示,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找桩难”“进小区难”“公路充电难”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

仝宗旗也指出,社区充电是一个大场景,除了在固定车位安装随车配送的充电桩这一解决社区新能源车主充电问题的方式,还有统建统管、小区公共充电、储充一体桩等五六种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新能源私家车越来越多,需要有围绕社区充电的新模式、新产品、新技术作支撑。

金融助力行业适度超前发展

针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资金问题,《意见》也有进一步部署,包括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方式,通过绿色债券等拓宽充电基础设施投资运营企业和设备厂商融资渠道,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支持模式等。

同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满足充电基础设施及配套电网建设用地、廊道空间等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研究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地方建立与服务质量挂钩的运营补贴标准,加大对大功率充电、车网互动等示范类项目的补贴力度,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重资产、回报周期长的领域,需要有资本进入,也需要不同金融方案扶持。”仝宗旗指出,不论是运营商还是地方政府去推进建设,都需要有针对性的金融方案或金融产品,支持行业向前发展,满足当前政策规定的适度超前原则。

标签: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